近期,一起“天价”滴滴打车订单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一位乘客在上海乘坐滴滴网约车,原本预计8公里、费用约30元的行程,最终却显示行程跨越至苏州市吴江区,里程高达160公里,收费超过200元,这一异常情况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面对乘客的质疑与投诉,滴滴客服初期回应未能及时指出路线不合理,随后在持续投诉下查明真相:司机利用黑产软件篡改车辆定位,导致了订单里程和费用的异常。滴滴方面迅速行动,不仅为乘客免除了费用,还对涉事司机进行了封禁处理。
滴滴客服负责人对此事表示,平台已深刻认识到在信息同步和排查方面存在不足,承诺将进行全面复盘、整改和加强培训,以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滴滴强调,司机使用作弊手段等非法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平台将持续联合警方加强整治,2023年已专项行动刑事类立案6起,并识别治理了超200款作弊器,封禁超1000名作弊司机。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司机王文(化名)向媒体透露,作弊软件在司机群体中并非个例,部分司机为获取大单而购买此类软件,且操作简便,费用不菲。他还指出,平台对此类行为的管理力度尚显不足,封禁措施对司机的震慑作用有限。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司机敢于铤而走险,部分原因在于平台风控体系与违规软件的博弈持续存在,且用户在使用企业版App下单时,司机可能认为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此外,该人士还强调了客服在处理类似投诉时的机械化流程和缺乏基础认知判断的问题,呼吁行业加强资深客服的培养和一线客服的培训。
此次“天价”打车订单事件不仅暴露了网约车行业在监管和技术上的漏洞,也引发了公众对平台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注。滴滴作为行业领头羊,其后续整改措施和监管力度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