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开门杀”致人死亡案:司机缓刑一年,乘客面临民事赔偿

近日,顺德区法院对一起因​“开门杀”​引发的交通肇事案件作出判决:网约车司机黄某因在禁停路段违规停车未提醒乘客安全下车,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乘客袁某因未观察后方直接开门致人死亡,需承担次要责任及民事赔偿

事故经过:违规停车与疏忽观察酿悲剧

根据检方披露,司机黄某在禁止停车路段靠右停车后,与乘客袁某专注于结算费用,​均未观察后方来车。袁某从左侧车门下车时,后方驾驶员罗某因避让不及与车门相撞,经抢救无效身亡。

法院判决依据

  • 司机责任: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第六十三条,在禁停区停车且未尽到安全提醒义务,负主要责任
  • 乘客责任:未确认环境安全直接开门,负次要责任,需赔偿家属并接受行政处罚。

如何避免”开门杀”?检察官给出三大安全法则

顺德区检察院结合本案提出关键建议:

  1. 驾驶人的核心义务
    • 禁止在禁停路段停车,选择区域上下客。
    • 务必提醒乘客:”先观察,再开门!”
  2. 乘客下车规范
    • 优先从右侧下车,降低与车流冲突风险。
    • 扭头观察或使用后视镜确认后方安全。
  3. 推广”荷式开门法”
    • 离车门较远的手(如左手开右门)​操作,强迫身体转向,自然扩大视野范围。

网友热议:责任划分是否合理?

  • ​@广州老司机(广东广州)​:
    “司机禁停区停车确实,但乘客自己不开后视镜就开门,责任五五开更合理!”
  • ​@魔都观察员(上海)​:
    “支持严判!应该强制设置语音提醒功能,避免悲剧重演。”
  • ​@顺德本地人(广东佛山)​:
    “电动车车速也很快吧?有些路段设计有问题,不能全怪司机和乘客。”
  • ​@安全第一(北京)​:
    “荷式开门法早该普及了!驾校和网约车平台都得加强培训。”
  • ​@法律人张涛(江苏南京)​:
    “民事赔偿合理,但刑事判决是否过重?司机主观恶意并不明显。”

案件警示:一扇车门的疏忽可能摧毁多个家庭。无论是司机、乘客还是其他道路使用者,都需将​“观察、确认、缓开”​作为习惯,共同守护出行安全。

网约车问题请联系VX:CCSK166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