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杭州跑网约车的杨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几天前,他在阳光出行平台上接了一单去萧山机场的订单。在行程接近尾声时,他询问乘客预估费用,乘客手机显示为59.2元,而杨先生的司机端却显示只有26元。这让杨先生感到困惑和不满。
抽成比例之争
根据国家规定,网约车平台的抽成比例不得超过30%。然而,杨先生的实际收入与乘客支付的费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行程结束后,杨先生的实际收入为33元,而订单显示乘客支付了36.3元。更令人疑惑的是,乘客端的预估费用为59.2元,但备注中提到“不含优惠”。
杨先生认为,如果平台有优惠活动,应该由平台承担费用,而不是让司机承担。为了弄清楚真相,杨先生向乘客要了截图,并联系了阳光出行平台。然而,平台的客服热线没有人工通道,APP上也没有找到人工客服的入口。
平台回应与调查
记者尝试联系阳光出行平台,但同样未能直接联系到人工客服。几经辗转,记者拿到了阳光出行杭州分公司的电话,但对方表示不清楚具体情况,建议联系北京总部。最终,记者未能从阳光出行得到明确答复。
为了了解市场上的网约车平台抽成比例,记者向多家平台进行了咨询。滴滴平台表示,司机的实际收入在乘客支付中的占比通常在20%到25%之间。万合顺励平台也表示,他们的抽成比例在20%到25%之间。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当前各主要平台公布的抽成比例上限是30%。
聚合平台的抽成问题
近年来,不少司机反映,在聚合平台上接单存在多层抽佣的情况。聚合平台是指为各网约车平台提供服务的平台。有司机反映,一笔订单乘客支付167.75元,扣除27.5%的抽佣后,司机实际到手124.64元。然而,司机了解到乘客实际支付了204.14元,中间差了36.39元,这部分费用被聚合平台称为“信息服务费”。
律师表示,这种情况实际上侵犯了网约车司机的公平劳动报酬权。司机有权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而平台的多层抽佣行为可能导致司机的实际收入远低于乘客支付的费用。
后续行动
目前,杨先生已经拨打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进行投诉。他希望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小强热线记者也将继续关注此事的发展,为公众提供最新的报道。
网约车平台的抽成问题一直是司机们关注的焦点。合理的抽成比例既能保证平台的运营,又能保障司机的收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确保网约车司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